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评论 >> 会员评论 >> 综合评论
      分享到:

      突现水墨艺术本体的美感与魅力 文/徐恩存

        作者:正在核实中..2011-09-01 15:28:10 来源:网络
         对于画家来说,一种艺术精神与理想的具体实现,常常集中地表现为相关的艺术原则,它们都会因其对对象世界的选择,把握世界的方式和技术手段的不同,而形成一种特定的取向与特定的框架。

           处于特定历史时期的画家,必定对各种艺术、文化精神有所选择,并于他自身自觉不自觉之间与之形成一种约定,乃至一种规范。于是,这种艺术精神一定会具体地呈现为不同的阶段性形态与范式。

           读青年画家袁武的水墨人物画,顿生此种感觉。

           近年来,袁武的作品渐渐退去了学院时的严谨与周到,不过分注重强弱明暗皴擦,人物形象不再以真实的质量感取胜,而是更性情化了,更率意无为了。细看作品,便能发现笔墨内涵,比以前更丰富、更概括、更含蓄。应该说,他已形成了有个性的艺术取向,建立起自己的艺术框架。

           袁武把自己的水墨人物画定位在工写之间。他的近作,几乎无一例外地时而雷雨般的泼墨大写,又辅以白描般的反复勾线,形成了写意与工整的对比,浓与淡的对比,疏与密的对比,虚与实的对比,故他的创作及水墨原则可以归纳为没骨大写意加曲铁盘丝般的线描,但更强调的是线的表现力与个性化,以表达他盘桓在内心的意绪。

           在他的近作中,因此展示出一派清朗与隽永的心灵意绪,而且,表现得十分恰切与含蓄。尤应指出的是,近期他特别注意题旨的文化性、自主性和形式语言的净化与纯化,剥离那些遮蔽绘画的因素,突出水墨艺术本体的美感与魅力。袁武早期醉心山水,现在专攻写意人物,可以看出他的人物画创造融入了些许山水画技法,使线条极具韵律,使墨色丰富而有层次,使作品不仅富于形式意味,苍润兼具,而且于浑然的整体感中溢出独特的中国文化意绪,那是一种惆怅的、忧郁的、悲壮的、空灵的、淡泊的及旷达的心灵意绪的形象化。

           譬如,《听松图》、《两袖清风图》、《郑板桥像》、《刘禹锡诗意》、《老子出关图》及《凉山布托人》、《大山深处》等,作为写意人物画,不论古今人物都透出山水画用线及皴法的痕迹,体现出袁武用线的的优势。这些线,细察之,不难发现,始终是中锋用笔,粗细浓淡几无变化,甚至因其大面积的重复,不免产生工细之感。然而作为背景与写意泼墨的人物主体产生有机呼应之后,便成为造境整体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这里,非如此不能表达题旨,非如此不能抒写心灵意绪。不论古今人物,为着表现某种文化意蕴和形式内涵,袁武都从已确立的取向和框架出发,驾驭自己的艺术语言、笔墨构成和意象组合,来表现特定的意绪。

           为着表现贯通古今的民族文化诗情,袁武选择了精神旅途中的古代先贤、哲人士子,辅以对大自然无限丰富的形态描绘,来作为表达情绪的媒介。如《绿肥红瘦》中肥大苍翠绿叶拥围着淑女,《听松图》中盘桓松枝下端坐忘我的高士,《凉山布托人》中黑衣衬托着诸多沧桑面孔,《沧海图》与《秦始皇》中密不透风的勾线与前景红色人物的对比,无不是意绪、诗情、襟怀的表露。只要稍加注意,便不难发现画家的匠心独运。为了展示水墨本体美感,画家常常在淡彩湿纸上再施“死墨”,这样不仅增加了形象厚重浑然的力度,又体现了水墨、宣纸、笔触的肌理美与无尽意味。因此,袁武笔下的古今人物心灵意的表达都与这一特定技法相关并浑然一体地表现了丰富的精神世界和心境亮度。

           袁武在一幅水墨画中不经意写下了这样的句子:“写生名曰画形象,实为画感觉,每接触一个陌生的形象,会产生一种陌生的感觉,那便是一个新世界。”也许这是极普遍的感受,却道出了一个奥秘,转过来后必然进入精神层次,才能表现深刻的心灵意绪。

           在上述的作品中,我们感觉到画家的旨趣与追求。他以浓重的“死墨”对应繁复的勾线,造成虚实一体,以简对繁造成了形式语言的清朗与隽永,使人与景互渗互融,突出了水墨艺术的诗意本质,也突出了人与自然合一的精神意味及万象背后所呈示的美。这里的水墨人物,凭借着无限丰富的“空白”,凭借着无限深远的“水墨”,凭借着高度成熟的材质诗意,真正将物质的存在转化为心灵本体的存在。

           因此,我们可以说,袁武所为之努力的,是要把水墨艺术的本质与人的生命诗情融合为一体。

           此时,我们便愈发理解袁武作品中的心灵意绪是什么了:使人与物的实在形质得以破除,使蕴涵在水墨本体的灵与人的精神接通,由有限的存在,导向若隐若现的无限存在之中,给那诸多不安分的灵魂以最充分的解放和欢悦的安顿。 
      名人堂
        艺术展览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60(s)   11 queries